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关于台前县推行“党建+扶贫”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信息发布者:秦海霞
    2019-01-14 15:56:32   转载

    脱贫攻坚正处于啃硬骨头、合力攻坚的关键时期。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近年来,台前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聚焦脱贫抓党建、夯实基础促攻坚”的工作理念,坚持“党建引领、驻村帮扶、项目进村、多业并举、助力脱贫”的原则,推动“党建+扶贫”深度融合,实现了强组织、兴产业、富百姓的良性发展。其做法和经验具有重要的学习推广和借鉴价值。为此,市委办公室近日赴台前县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做法及成效

    (一)建强基层组织,夯实战斗堡垒。一是紧抓班子建设。把村“两委”换届作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补齐党建工作短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与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实施“能人引领”工程,注重把优秀致富能手、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等选进村“两委”班子,重点把年轻有朝气、创业有活力的实干型、带动型的致富能手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选拔对象。同时,吸纳“第一书记”充实强化“两委”班子,优化班子结构,提高“两委”干部履职能力和综合素质。二是提高干部素质。定期举办“农村党支部书记论坛”,交流思想、探讨经验,营造“书记带着书记学,书记领着书记干”的浓厚氛围;举办“乡村大讲堂”活动,抽调18个县直职能部门42名党员干部,组建“培训团”,下设6个“培训小分队”,对服务区书记、包村干部、村干部开展集中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干部服务水平,着力打造一支不走的、有力的扶贫工作队,真正实现选好带头人、配强一班人、造福一村人。三是创新党建模式。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切实将党的组织嵌入到产业扶贫之中,组建产业党支部,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基层组织就建在哪里,党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实现了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四是激发干事活力。创新开展“脱贫攻坚党员先锋”主题实践活动,推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与贫困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大力实施党建扶贫示范点、党员扶贫示范基地等建设,深入推进党员创业带富工程,构建了党群致富共同体。如,侯庙镇许集村党支部书记许延随,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创办企业、流转土地、发展乡村旅游等,不但实现了本村贫困群众脱贫,而且带动了附近村庄365人就业。同时,以乡(镇)为单位,组织新一届村“两委”干部开展集中宣誓仪式,凝聚了思想共识,增强了责任意识,进一步激发了干事创业热情。

    (二)坚持选优派强,提升帮扶成效。一是坚持因村派人。扎实开展“双联四推六覆盖”活动,紧密结合贫困村致贫原因、发展需求,精准确定帮扶单位和驻村第一书记。比如,将政法部门安排到社会治安混乱村,将党务干部安排到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村,将擅长经济建设的干部安排到经济发展薄弱村等,确保驻村帮扶有的放矢。目前,已从县直单位选派222名优秀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并向146个村派驻驻村工作队。二是加强管理保障。先后出台驻村第一书记管理办法、考勤办法和召回制度等,构建了“两个例会”制度(乡镇周例会、县月例会)、双向激励机制、微信平台管理和“两讲两带头”助力脱贫攻坚(第一书记讲党课、讲扶贫政策;带头服务群众、带头助力脱贫攻坚)等制度,规范了第一书记管理。同时,为第一书记安排了健康体检,办理了人身意外保险,落实第一书记工作经费等,多渠道强化了对驻村第一书记的关爱保障措施。三是做到精准帮扶。将有关县直单位扶贫帮扶政策和项目编印成《台前县脱贫帮扶手册》,明确“转扶搬保救、光电教金险”多项举措,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增强“输血”脱贫的精准性。2017年,为贫困村、贫困户整合各类项目资金3.4亿元,促成11534名贫困群众如期脱贫。

    (三)加强基地建设,搭建党建载体。一是科学选址。按照就近村小学、幼儿园、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原则,做好精准扶贫就业基地选址工作,方便群众在务工期间照顾孩子、老人或到村“两委”办公地办事。二是力引项目。鼓励引导村级党组织加强与家乡在外创业能人的联系,开展项目招商活动,在项目落地、手续办理、招工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目前,已成功招引返乡创业能人46名,招引15名外地投资客商到台前创业,全县124个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吸纳8090人就业,安排贫困户就业3562人,人均月收入1500—2000元。三是广建组织。按照应建则建和选派党建指导员的原则,推进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党组织全覆盖。目前,在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建立党组织24个,选派党建指导员100个,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6名。开展了“远程教育进车间、脱贫攻坚‘加油站’”活动,创建远程教育暨农村干部集中教育培训基地3个、分散教育学习点47个。

    (四)聚焦集体经济,提高群众收益。一方面,抢抓机遇谋发展。抢抓省委组织部关于在贫困地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的机遇,按照试点村选取条件,组织纪委、财政、扶贫、农业等部门,对各乡(镇)推荐的部分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较好、群众意愿强烈、村级班子战斗力强的村,进行实地考察、评估,通过竞争立项方式,成功获批侯庙镇许集村、后方乡王楼村、夹河乡卢庄村等6个试点村,激发了基层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另一方面,示范引领抓带动。坚持集体所有、村为主导、立足村情、因村施策的原则,对6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进行科学谋划、精准定位,将试点资金依据各村贫困人口、项目发展实际,拿出一部分资金折股量化到建档立卡贫困户,确保贫困群众长期受益、如期脱贫。比如,夹河乡卢庄村通过流转土地,利用贫困户到户项目资金和160余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试点资金,大力发展以有机蔬菜种植采摘、休闲垂钓、乡村休闲旅游、餐饮为一体的村级集体经济,建设了丰乐园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实现了户户有土地流转租地收入、35%的群众在农业园区和精准扶贫就业基地有打工收入。2017年7月,卢庄村从村集体经济收益中拿出10万元,率先让群众尝到了红利。

    (五)坚持三管齐下,激发群众热情。一是打造农村党群综合服务体。2016年以来,紧密围绕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和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的需要,按照标准统一、功能完善、服务便民、办公高效的基本要求,坚持引入标准化理念、突出功能性定位,在传统基层组织活动场所的基础上,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加大投入、强基固本,投资4700余万元,新建和改造提升了101个农村党群综合服务中心、89个综合性文化广场,并将两者和精准扶贫就业基地打造成一体化农村党群综合服务体,让群众办事更方便、接受教育有去处、文化娱乐有舞台、就业创收有岗位,构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型阵地。二是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奔小康”教育实践活动。在广大农村党员中,通过佩戴党徽、悬挂党员户牌、党员设岗定责,亮身份树形象,增强“党员意识”;通过领导干部上专题党课讲变化、老党员忆苦思甜谈变化、党员群众观看村史感变化,增强“感恩意识”;通过打造精品观业绩、培树典型晒业绩、带头致富比业绩,亮业绩激斗志,增强“自强意识”,激发了农村贫困党员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该活动经验做法先后被《工作交流》《河南日报》《濮阳日报》刊发。三是建设美丽幸福家园。以“建设富美家园、助力脱贫攻坚”为目标,按照魅力村镇、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三位一体”的建设理念,围绕S101、黄河大堤台前段和小康大道三条“党建示范带”两侧,先后打造侯庙镇许集村绿色风情小镇、后方乡王楼村花木小镇、夹河乡卢庄村生态休闲小镇和吴坝镇朱庄村桃李小镇等一批生态宜居、旅游观光、产业鲜明的村镇,为群众营造了绿色、健康、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几点启示

    (一)做好“党建+扶贫”大文章,必须着力提高思想认识。思想决定行动,认识决定成败。台前县“党建+扶贫”工作尽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开始时,推进工作并不太理想,究其原因就是有些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如,个别党员干部认为党建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是两条平行线,存在就党建抓党建、就扶贫抓扶贫的状况;一些贫困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认为扶贫就是政府送钱送物,缺乏自我改变的主动性。为此,台前县委、县政府从提高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入手,通过召开一系列党建扶贫工作会议传达上级精神、学习有关政策文件以及先进地区“党建+扶贫”工作经验等方式,转变了干部的落后观念。并通过深入开展多元化的宣传教育活动,实现了贫困户“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因此,做好“党建+扶贫”大文章,必须从加强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入手,树立“抓扶贫必须抓党建,抓党建就是抓扶贫”的思想,主动将党建与扶贫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记在心上,实现两手抓两手硬;要不断创新宣传教育载体,确保用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建+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形成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格局,把党建扶贫工作推向深入。 

    (二)做好“党建+扶贫”大文章,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的战斗堡垒。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省深度贫困县,台前县贫困发生率相对高,脱贫任务重。为此,台前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通过加强班子建设、干部培育、产业党建以及激发党员干劲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党建工作和扶贫工作的双赢。台前的实践证明,做好“党建+扶贫”大文章,必须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其组织功能、引领功能、服务功能,探索构建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统筹推进精准扶贫夯实党建的新机制。在工作中,既要围绕精准脱贫,担起教育、管理和监督党员的职责,也要挑好组织、宣传、凝聚、服务贫困户和其他群众的担子,确保农村党组织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引领致富。

    (三)做好“党建+扶贫”大文章,必须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台前县立足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充分利用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党组织、党群综合服务体等载体,广泛开展感恩教育、典型引领和自力更生为主的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破除了贫困群众“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等靠要”思想,形成了贫困群众争相干事创业的新局面。因此,做好“党建+扶贫”大文章,必须始终把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作为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一环。要坚持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对群众的思想发动、宣传教育、感情沟通,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决心和干劲,使贫困群众在政策带动、组织引领和干部帮扶下,主动参与脱贫项目、谋划脱贫产业,确保贫困群众恢复自身造血功能。

    (四)做好“党建+扶贫”大文章,必须做好因村派人工作。干部驻进村,合力挖穷根。台前县在推进“党建+扶贫”工作中,下大力气做好帮扶工作,在选准驻村干部、强化干部管理和保障、制定精准帮扶措施上下功夫,全面提升了输血水平,为贫困群众如期实现脱贫提供了有力保障。实践证明,做好“党建+扶贫”大文章,必须坚持做好因村派人工作。要精准选派驻村干部,把那些能力强、有担当、有责任的党员干部选派过去,使其在脱贫攻坚一线砥砺品质、锤炼作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在基层摸爬滚打中“强筋健骨”。要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实施最严格的考核制度,对走读式、表演式、挂名式、滥竽充数式的选派干部,要严肃问责。同时,要教育引导选派干部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沉、劲头往下使,与基层群众共同寻找脱贫致富的好点子、好思路、好方法,助力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五)做好“党建+扶贫”大文章,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扶贫与基层党建两项工作,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借力,共同致力于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台前县始终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党建+扶贫”的着力点,围绕解决贫困群众就业增收难题,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强村富民的目标。实践证明,找准发展农村经济与精准脱贫的结合点,是实现贫困地区从“输血”向“造血”功能转变,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助力脱贫攻坚的一剂“良方”。因此,做好“党建+扶贫”大文章,必须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因村制宜、因地制宜,充分结合本地资源特色、区位优势、政策环境等,找准适合本地发展的带动项目这个支撑点,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不断壮大贫困地区的经济实力,为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奠定坚实基础。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